嘮叨,會對孩子產生什么影響?

如果一廂情愿地認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媽媽太過嘮叨,

就會生養出一個像她一樣愛吱吱喳喳的孩子,就把事情看得過于簡單了。

實上,答案可以很多元,同一位媽媽,生下三個孩子,可以有三種性格,

彼此之間甚至可以南轅北轍。其中,可以左右孩子的性格的因素很多,

包括胎兒期、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的經歷,甚至也有轉世之說。

有很多蛛絲馬跡,根源可追溯到孩子更小的時期。

以胎兒期來說,媽媽懷孕時的狀態足以對胎兒造成影響。

“不要以為胎兒在母親肚子裡什么都不懂,

其實,他們可以感知周遭發生的事及聽見聲音,

例如父母吵架、母親的情緒起伏、遭遇到重大的事等等。

而這些事件,都足以影響胎兒,甚至影響到他以后的發展。

 

 

”台灣身心靈老師及治療師簡湘庭也說。

 

印痕影響重大


簡湘庭是以接受訊息(俗稱通靈)的方式為人進行治療。

她發現,許多所謂的印痕(或稱印記,是烙印在個人心靈上的痕跡,

就像是肢體受傷后留下疤痕一樣,心靈上受到的傷害,也會在心靈層面留下疤痕 ),

在幼兒期,乃至更早的胎兒期,便已注入個人心底。

例如,一位母親在懷孕期間面對夫丈很大的壓力,而造成她壓抑不愛說話,

胎兒在母親肚子裡接收到這種強烈的情感,腦部的下視丘受到影響,

結果出生后也不愛跟別人說話,對陌生人很害怕。

事實上,媽媽懷孕時的心情會影響到胎兒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

相反的,它幾乎成為普遍常識,不管是妊娠書籍也好、婦產科醫生也罷、

孕婦的父母親人都好,都會對孕婦說同樣的話:要保持心情開朗或

情緒平穩,安心地養胎。大家都明白,波動的情緒,會影響到胎兒。

而簡湘庭從治療中,更進一步發現,這些影響可以去到非常深遠。

當然,很多時候,也不是說一次兩次小事件,就足以造成重大影響,

但是它可以種下源頭,往后再日增月累,

而形成剪不斷、理還亂,糾葛不清的關係與情結。

 

無法融入人群

其中一個說法,是感覺基調,也就是節奏與振動,一個小孩,

從小長時間或經常處在哪種感覺中,他會習慣那種氛圍,即使長大了,

容易墮入那種感覺中。個簡單的說法,

在一個彌漫著恐懼氛圍的家庭,如家暴家庭中成長的孩子,

他的感覺基調會是恐懼。他可能做什么都會懼怕與猶豫不,

怕自己做不來、不敢做。一個自小淫浸在孤獨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

習慣了孤獨的感覺基調,當他長大了,或許無法融入人群中,

又或者他即使活在熱鬧的人群中,在某些時刻,

他還是容易不自覺地陷入早年孤獨的感覺里。

他可能已忘記自己早期孤獨的情景,但是,

他的潛意識或身心並沒有忘記那種感覺基調,

而且會不時重溫舊時那種感覺。

他或許會迷惑:為什么在人群中,自己還是覺得孤獨?

為什么不時會有孤獨來襲?

因此,家中的生活節奏、氛圍、家中是否溫暖、家庭成員中的互動形式等等,

會輸入孩子的感官知覺中,不可不察。

 

 

 

心靈痕疤漸漸壯大


肢體創傷后痊愈時的疤痕,或許只是一個不再疼痛的印記,

提醒主人那個部位曾經受傷。但是,心靈上的痕疤,就不只這么簡單,

它其實可能會持續發展、壯大。“印痕有鍊鎖性的性質,

會從一個源頭開始,一圈連著一圈發展下去。

”簡湘庭解釋。物以類聚,同類型的感官刺激,

在我們的記憶中將會自動歸類,特別是比較強烈的情感刺激,

如受嚴厲責罵,第一次被嚴厲責罵,就在心田中種下印痕的源頭。

第二次第三次及n次被嚴厲責罵,將在源頭上茁長,

長出第二圈、第三圈及第n圈印痕,這些圈圈環環相扣,

形成鎖鏈的形式。被狠狠責罵的次數越多,印痕鎖鏈也越長,

對心靈的影響也越巨大,要清理時,也比較費功夫。

換個說法,孩子就像是電腦硬體,而腦袋裡的東西則像軟體。

印痕植入,就像在電腦軟件輸入及儲存資料一樣,

所以要清除印痕,也像清除嚴重的電腦病毒一樣,

要delete(清除)及reprogramme(重新輸入)。

 



感官知覺影響深遠

當孩子小時,特別是嬰幼兒時期,很多人會誤以為孩子還小,

什么都不懂,孰不知,孩子通過感官,將一切都吸收進去了。

我們慣常說:五感,就是視覺、嗅覺、味覺、聽覺和觸覺。

通過這些感官,我們能與外面世界取得連結。

然而,人類的感官,遠遠超過這五項。

 

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奧地利社會哲學家魯道夫史代納(

Rudorf Steiner,1861-1925年),

創辦的人智學主張,人類不只有五感,還有其他感官知覺,

如溫度覺、平衡覺、動覺、思想覺、語言覺等,總共十二個感官。

目前,科學家已發現及確定的人類感官知覺有三十多個。

然而,身心靈治療師如簡湘庭在做治療時,不時都有新發現,

即在案例身上發現一些前所未聞的感官知覺。這些感官知覺為什么重要呢?

它們跟教養孩子又有什么關係呢?關係可大了!

這些感官知覺都是我們的接受器,通過看、聽、嗅、聞、觸碰及感知等等途徑,

我們把周遭的情感、振動與資料都接收進來,然后再經由自己內部的詮釋,

轉譯成為自己的認知。舉例,一個母親很忙碌地做自己的工

作,讓孩子自己玩。表面上看來並沒有什么,

但是,孩子可能接收到的卻是:我是不被母親關注、不被她連結與接受的。

日復一日,如果孩子每天看到的都是忙碌不得空理會他的媽媽,

那他這項認知也會逐日加深,日久之后,可能形成習慣孤單、

難以與人連結、難以融入同儕朋友或族群中的性格。




無量之網治愈小孩

簡湘庭開發的其中一個療程叫無量之網,由于這個療程屬性溫和,

相比之下,特別適合小孩。無量之網的療程,

可以追溯及處理到個人在童年時期乃至子宮期所受到的心靈層面的創傷與印痕。

根據療程無量之網的原理,胎兒在子宮中完成成長,

如果胎兒在這個時候接收到創傷,這些創傷將在發展成形著的脊椎中留下印痕,

治療時,是可以追溯到這些印痕的來源,從而下手處理,

給予清除及重新植入新的、積極的印記。“胎兒出生,直到7歲,

是個人大腦突觸(★備註)發展的階段,特別是零至三歲這個階段,

70%的大腦突觸是在此階段完成。

”她說。古人說,三歲定八十,這句話很有智慧,一個孩子在三歲左右,

其大部分的大腦突觸已完成生長,其性格特質大致上也已定了下來。

以無量之網來看,大腦突觸在生長時,印記也逐步形成。

這些腦中的印記,儲藏著情緒能量,並具有傳導的特質,可以通

過人體的水分循環系統,傳導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去。

經過長時間的傳導,它可對身體造成生理上的影響。

其后,它再進一步導致相似的感官反應,同樣的感官反應久了,變成個人習氣,

最后就形成一個生命的模式。這種生命模式也就會形成一個人的際遇。

如果一個小孩自小就接收感覺到家中是貧窮匱乏的,要很努力才能賺到一點錢。

那么他可能一直有這個認知,這個認知傳導到身體上,

可能形成一個單薄的身體。而他看到的畫面可能都是家中破落的角落、

感受到的也是缺乏滋養與匱乏的一面。這種感覺令他不敢隨意花錢,

也認定賺錢是很辛苦的,長大后他的生命模式也是要花費很大的努力才能賺到一點錢。

最終他對應出去的外個實相,也是貧乏的,無法過上豐盛的生活。




 

 ★備註

 突觸(synapse),也可稱作接點,在大腦中連接相鄰兩個神經元,

   在訊息的傳遞上極為重要。人腦中約有100萬億個突觸,

   每個神經元平均與其他1000個左右的神經元連接。

 

 

文章來源: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370317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孩子 印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嘉嘉 的頭像
    嘉嘉

    嘉嘉 | 小人物的狂想曲

    嘉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